Tuesday, April 3, 2007

道教养生术

“重人贵生”是道教养生术的哲学基础。《道德经》称“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”,③将“人”放在与“道,天,地”同等重要的地位。道教继承了这一宝贵传统, 将“重人贵生”作为自己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认为人应当重视躯体和热爱生命。 因此,炼养身躯以求得长生成仙就成了道教徒的目标。
“天人合一”也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思想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称“虫支行喙息, 莫贵于人;孔窍肢体,皆通于天。天有九重,人亦有九窍。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,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,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,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,逆其生者也。”④道教将“天人合一”作为自己的宇宙观,并将养生实践放在这一基础上,追求人的生活同自然的和谐,注意年龄变化、季节变化、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,在一些丹家的著作中,甚至将人身视作一个小宇宙,追求小宇宙同身外的大宇宙的配合一致,并将大小宇宙的统一作为“返归自然”的目标。
“我命在我”是中国文化的宝贵的传统思想。道教继承了这一思想,虽然面对莫测 的天命和自然,但是在人生态度上,主张“我命在我不在天”,以主观能动的态度寻求长生的途径,使自身的小宇宙积极地配合大宇宙,以得道成仙。
形神关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。道教对于形神的探索,是从养生方法的理论基础出发,沿着形神关系发展的,因而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及较强的实践意义。《南华真经· 知北游》认为:“正汝形,一汝视,天和将至;摄汝知,一汝度,神将来舍。”⑤神能守形,形就长生。因此,道教始终认为神形相依,而在养生实践中,既注意锻炼形体, 又注意精神的健康。
众术合修是道教养生方法的重要原则。先秦时期,先人为了寻求长生已经实践过大量方法。道教由于有较系统的教义思想和明确的长生目的,因而能全面继承这些养生方法,博采众长,不偏执一家。并且在自身的修炼实践中全面推进各种养生方法。
内修外行,指的是道教徒在为修炼自己形神,以求长生成仙的时候,也要求具备积善立功的道德修养,并将忠孝和顺仁信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。它将养生方术同人的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,并且认为道德行为同养生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思想,对于今天也仍然富有启迪意义。

道教养生术的主要内容有:
一,守一。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,将意念集中于对“一”(即“道”)的信仰,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。大约在东汉时就曾广泛流行过。魏晋以后,逐渐同存思、吐纳、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,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二,存思。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,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,以求得到长生。 魏晋时期,曾广泛流行。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住,将意念存于体内,称为存神,存神而与神合一,即可登临仙界。有的主张,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,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,这就是内视。
三,导引。是伸屈、俯仰、行卧、倚立等各种人的肢体运动。它与气息调节相配合,求得血脉畅通、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。大约在秦汉时已经流行。其后,导引之势越来越多,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。
四,吐纳。是在呼吸调节中,吐出胸中的浊气,吸进新鲜空气,以求长生延年。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。后来的内丹功夫也十分重视气息,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。
五,胎息。是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,神气相结,鼻息若有似无,呼吸似在脐部进行,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。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。魏晋以后,逐渐同吐纳、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。调节呼吸达到似胎息之状,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六,服食。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流传,在魏晋和唐代曾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。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,即草木药和金石药。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“亏缺”,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,调理五脏,滋养精血,治疗疾病的意思。金石药石因为采自天地之间,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。
七,外丹。是用炉鼎烧炼铅、汞等矿石,炼制不死丹药,以求长生。大约形成于西汉时,到唐代达到鼎盛。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,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,唐以后即衰微。
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,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的,有些则是有毒的,服用过量即可致死。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术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,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。
八,内丹。是以人体比作炉鼎,以人的精、气、神作为对象,运用意念,经过一定步骤,以求精、气、神在体内凝聚成“丹”,以求长生。内丹与外丹相对。内丹之说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期。在外丹术衰微以后,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。从宋元直至明清,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,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、存思、导引、吐纳和胎息等各种方法,并且形成了南宗、北宗、中派、东派和西派等派系,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。
九,房中。指男女性生活的节制和谐,还精补脑等房事方法,以求长生。战国时期, 房中术已经形成。两汉时就已有较系统的理论。早期道教并不禁欲,还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。后因流于淫靡,在南北朝时期被斥除出道术。从现存少量文献看,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的意义。
十,起居。指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,包括饮食、言语、作息、穿着、房舍等等,要求取法自然,适应变化,顺乎天时地理,以求健康长生。对于起居摄养之道,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,道教综合继承并加以系统化,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颐养生息的起居之道。

Reference: http://www.tianyabook.com/zongjiao/cndaojiao4/012.htm

No comments:

When it Hurts - David Usher